在历史的尘埃中,千年文物成了时光的密语者,见证着沧桑,诉说着辉煌。在即将到来的5·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,山西省文物局主办的“美好共见·文物里的山西”主题活动即将揭开帷幕。我们诚邀您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,去感知历史的深邃,聆听山西璀璨的故事。
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山西各大博物馆的18位优秀讲解员,深入为您介绍文物背后的传奇。在这里,您将见证青铜器鸮卣的灵动神韵,聆听云冈石窟的梵音回荡,感知晋商票号里的金融智慧,邂逅石刻造像上的衣袂翩跹……文物山西,美好共见,启程即刻!
位于山西博物院“夏商踪迹”展厅的青铜鸮卣,尺寸高达19.7厘米,形状酷似猫头鹰,炯炯有神的大眼睛、圆滚滚的肚子、扑棱棱的翅膀,怎么看怎么萌。早在2011年,这件文物就因其可爱的形象而在网络上走红,被戏称为“愤怒的小鸟”。如今,它已成为山西博物院的初生代“网红”,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。
鸮卣的前世今生值得一提。鸮在古代是猫头鹰的代称,而卣则是专门用来盛放美酒的容器,商周时期的重要祭祀礼器。1956年,农民贾炳智在石楼县二郎坡村的壕沟内发现了这件青铜器,谁能想到,它会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文物之一。鸮卣的造型独特,整体呈椭圆体,两只鸮相背而立,盖为双鸮首,装饰精美,堪称古代青铜器中的精品。
在古人心中,猫头鹰是骁勇善战的象征,商代人将其作为酒器铸造,体现了对勇武的崇拜。曾被誉为“中国青铜器鉴定第一人”的马承源先生认为,鸮卣的图像是为了赋予其避兵灾的魅力。考古学家在多个地区都发现了类似的鸮卣,最著名的莫过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两件铜鸮尊。
自从鸮卣成为“网红”后,大家对它的描述更为生动,除了“愤怒的小鸟”,还有“青铜萌胖子”等称号。在博物馆的展柜中,它那股气势不容小觑,虽说胖胖的翅膀短小,却如同骄傲的将军,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。
如今,鸮卣不仅是文物,更是文创产品的灵感源泉,文创商店里的雪糕、笔袋、毛绒玩具等,都是以它为主题的创意产品。山西博物院院属公司“晋观文创”的总经理姚香介绍,鸮卣相关文创产品已多达90余款,涵盖了纪念品、文化服务、数字产品等多种形式,展示了三晋文化的深厚内涵。
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中,鸮卣不仅创造了文化价值,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这位3600年前的“老大哥”,成为了文创产品的表率,让更多山西文创变得“吸睛”又“吸金”。在“互联网+”时代,文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文化传播的载体。
鸮卣的故事从未停歇,三千余年前它装着敬神的烈酒,而三千多年后,它装载着我们对历史的想象。从“战神”到“萌神”,变化的不是它的模样,而是我们解读文明的目光。讲解员刘琳的一句话让人感慨万千,文物映照古今,彰显的不仅是自身的价值,更是一个民族、一个时代的文明脉络。
如果您有机会来到山西博物院,一定不要错过这只鸮卣。它曾在青铜的星空中翱翔,守护过一个王朝的荣光,而如今,它正从历史的缝隙中振翅穿越而来,向我们眨动着眼睛,等待着您去解读它的故事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