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人工智能(AI)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领域,医疗行业也不例外。AI医疗大模型作为医疗领域的创新力量,正在改变传统医疗模式,为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。本文将深入探讨AI医疗大模型,特别是智慧眼砭石大模型,并介绍其他几款具有代表性的 AI医疗大模型。
1. 智慧眼砭石大模型:多模态医学智能问诊的先锋
智慧眼砭石大模型于2023年5月20日正式发布,是全球首款支持医疗领域文本、图像、视频和音频输入的多模态大模型。其名字源于古代医疗工具“砭石”,寓意从古老的医疗智慧中汲取灵感,结合现代AI技术,推动医疗领域的变革。
应用领域
赋能基层医疗:砭石大模型可辅助医生完成90%的工作,提供病历质控、辅助诊断、合理用药、医学知识检索等技术支持,提升基层医生能力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大医院同质化服务。
赋能医保监管:搭建风险控制模型,自动化分析、监管和预警购药、门诊、健康理疗等行为,挖掘欺诈骗保行为,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,减轻群众看病负担,促进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。
赋能慢病管理:基于砭石大模型的云慢病患者服务管理系统,联通诊前、诊中、诊后,实现慢病管理闭环。通过汇总患者健康状况,利用 AI算法和循证医学知识图谱进行智能化分析,形成慢病患者知识模型,促进诊疗全链条服务,做到慢病有管理、疾病早发现、小病能处理、大病易转诊。
赋能医药链条:以砭石大模型为技术底座,赋能实体医药机构,打通医疗服务各方,提供智能导诊、问诊购药、复诊续方等一站式服务。基于循证医学,将医生经验转化为 AI即服务,贯穿医疗核心环节,为患者提供分层、协同、连续的医疗数字化服务,助力医疗、医药高质量发展。
案例:桃江县中医医院部署智慧眼砭石大模型与DeepSeek后,构建了“中医AI双引擎”智慧云中医平台。该平台通过“智慧诊疗 + 智慧药房 + 智慧管理”三位一体模式,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。在智慧诊疗层面,创新开发“症-证-病”三要素联动模型,临床测试显示,对常见病证型识别准确率达90%,处方建议与专家组会诊结果吻合度达85%。
展开全文
2. 协和・太初:罕见病领域的诊断利器
“协和・太初”是全国首个罕见病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,已在北京协和医院进入临床应用。罕见病易误诊、漏诊,确诊难度大,而该模型通过对海量罕见病数据的学习和分析,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判断罕见病类型,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。随着AI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、病理分析、药物研发等领域的深入应用,“协和太初”有望为更多罕见病患者带来希望。
3. 腾讯健康 AI 大模型预问诊系统
深圳市人民医院引入的腾讯健康 AI 大模型预问诊系统,搭载多模态大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内核,能与患者进行自然、流畅的对话,支持文字、语音、图片输入,预问诊精准度大幅提高。系统“吃透”海量医学知识,模拟医生问诊思路,全面询问患者患病时间、病因诱因等信息,并根据回答智能调整追问问题。患者可上传检查报告图片,系统协助梳理疾病信息并提供医学名词解释和科普资料。经测试,该系统病历小结的准确性达 87%,且能自动追踪最新医学文献和数据库进行定期数据更新,覆盖超过 100 个标准科室。该系统不仅改善了患者就诊体验,还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,让医生有更多时间专注于复杂医疗问题。
4. AI京医:全流程医疗服务助手
AI京医是京东健康在 2025年 1月11日发布的医疗大模型产品体系,包括AI诊疗助手、AI医生智能体、AI科研助手等。AI诊疗助手面向医生在线执业场景,围绕诊前、诊中、诊后全流程提供辅助工具,实现个性化诊疗决策辅助,协助完成病史收集、病历书写、患者管理等工作。“京东 AI 医生智能体”基于医生专属“数字分身”,可深度学习医生专业知识、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,7×24小时回答患者问题,为患者挂号、预约医生时间,并整理对话文档供医生诊疗参考。在诊后环节,还能为患者提供疾病科普、病程管理等服务。AI 科研助手收录了超千万国内外专业真实文献数据,为医生提供文献阅读、统计分析、文章润色等免费科研辅助,释放医疗优质生产力。
AI医疗大模型的出现为医疗行业带来了诸多变革,从辅助诊断到健康管理,从医保监管到医药服务,各个环节都因AI技术的融入而变得更加高效、精准。智慧眼砭石大模型及其他优秀的AI医疗大模型,正推动医疗行业向智能化、数字化迈进,为改善医疗服务质量、提升医疗效率、促进医疗公平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,AI医疗大模型将在未来的医疗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,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注: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,内容仅供参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